直播回放|“情系游子心 天涯共此时” 2022浙江关爱海外侨胞和留学生专场直播活动第十场(总第30场)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9日16:00—17:00,“情系游子心 天涯共此时”2022浙江关爱海外侨胞和留学生专场直播活动第十场(总第30场)特邀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王宇以“永嘉学派与儒家的经世济民思想”为主题,就侨胞关心的永嘉学派文化与儒家思想等内容进行讲解,并连线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赤道几内亚等地的6位互动嘉宾,在线为大家答疑解惑。
三年来,“情系游子心 天涯共此时”系列直播坚持为海外侨胞和留学生们送去家乡的牵挂和关爱,互动话题从防疫、医疗、教育、法律到文化等等,一直紧扣侨胞的需求。
作为中国古典文献研究学者的王宇一直倾力浙学研究,对于永嘉学派这一浙学中的璀璨明珠,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王宇在本次直播中谈到:“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也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派。其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学中‘内圣外王’和‘经世济民’积极内容,儒家心性修养与实践相结合,从行动中求真知,从实践中出真理,自南宋以来,时时激发浙江人要知行合一,才能修齐治平。可以说,永嘉学派构成了南宋以来中国思想史的一座高峰。”
在解码浙江精神或温州人精神时,永嘉学派都会被认为是重要文化根脉之一。永嘉文化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在直播最后,王宇补充道,绵延千年的永嘉学派,其思想不仅助力改革开放中浙江人在祖国大地写下成功奋斗的一页;经世济用、义利并举、爱国主义、实干兴邦等思想,也将成为新时代浙江在建设共同富裕大道中有益的精神财富,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和推广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本次直播,让大家更好的传播永嘉文化,以“侨”架桥,以侨力量“携手”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永嘉学派,打造浙江文化地标,让世界“侨”见中华文化的璀璨光芒。
本次直播由浙江省侨办、浙江省侨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浙江省侨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永嘉县侨联、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学研究中心协办,《浙商》杂志社、侨音融媒体中心承办。
打造浙江文化地标,让世界“侨”见永嘉文化!
在嘉宾互动环节,参与直播的嘉宾分别就永嘉文化、儒家思想等问题向王宇提问。小编都已经为大家梳理好了,一起来听听看!
···············
金林泽(法国华侨华人会荣誉会长):应该怎样评价永嘉学派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王宇:永嘉学派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对话者,集中体现了儒学改造社会、造福民生的经世济民思想。永嘉学派吸收了吕祖谦、陈亮的事功思想,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适是宋代浙学的最后一位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宋代浙学的集大成者。南宋以后,永嘉学派虽然失去了人与人的传承,但其思想观点已经被宋元明三代儒学所吸收和借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戴小璋(欧洲华商联合会会长):目前温州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比如“排阵”、“事干”等是不是永嘉学派的核心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哪些是永嘉学派的思想在当今温州人日常生活、工作、经商中广泛应用的?
王宇:第一,创业精神。在永嘉学派产生前,北宋温州读书人不畏艰险,北上开封洛阳求学,引入了最新的思想——二程理学,为永嘉学派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准备和社会条件。第二,批判精神。从叶适身上,可以看到敢于挑战已有的权威定论,敢于怀疑,勇于提出独立见解。第三,重商思想。叶适要求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反对贬低商人和商业的地位,主张充分肯定富民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贡献。
···············
夏晓峰(意大利罗马华人华侨联合总会秘书长、意大利华人旅游联合总会会长):永嘉学派为什么会在南宋产生?永嘉学派为什么在南宋后期衰落?
计文渊:首先,北宋一批温州文化精英在开封、洛阳等文化中心吸取了最新的思想学说,为南宋永嘉学派崛起奠定了基础。其次,温州在南宋以前,地理位置偏僻远离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南宋定都临安后,地理位置的劣势消失。最后,南宋思想文化空前活跃,两浙地区是各个学派碰撞交流的舞台,这一大环境也有利于新的思想流派的崛起。
···············
潘丽丽(西班牙博思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您认为永嘉学派的哪一些思想和主张可以正向作用于海外华侨华人在疫情后的发展?可否具体举一两个实际例子?
王宇:第一,永嘉学派的崛起,抓住了北宋中期科举制度改革和太学法改革的时代机遇。抢抓机遇,因应时代变化,对当代浙江人有现实的价值。第二,超越功利,超越实用,从琐碎算计的汪洋大海中探出头来,俯瞰更加辽阔的远方,仰视更加穹远的天空。
···············
胡丐强(赤道几内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部分学者有称永嘉学派为事功之学的,甚至也有称为功利之学的。请问永嘉学派所讲的“事功”与西方的“功利主义”在词义或语境上有何区别
王宇:事功与功利主义有很大的区别。“事功”一词出自《庄子》:“事求可,功求成。”事功的重点在于“事”,即儒家经世济民的伟大事业。因此,事功是出于公心,造福社群,完全不包括个人对实际利益的追求;西方的功利主义则既然包括了个人谋利行为,也包括了公共利益的追求和最大化。
···············
郑光荣(浙江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永嘉书院办公室主任):学界普遍认为“义利并举”是永嘉学派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思想主张,其重点在“并”,也就是“同时”的意思,要求“义”和“利”的“同时”具备,并不矛盾,请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义”和“利”才不能“兼得”呢?
王宇:从理想状态来说,“义”与“利”是完全合一的。任何追求实际利益的行为,都有一个潜在的或明显的价值动机,这就是“义”(或者“不义”)。任何一个价值动机,都会造成客观的效果,需要评估客观的效果是否造福民生,是否有利于国家富强。因为在实践中,主观动机经常无法达到良好的客观效果,这就需要二者相互协调,因此“以义和利”、“义利之和”是更好的表述。
侨音融媒体中心记者刘睿阳